摘要:上海连续六年蝉联国际航运中心第三位。
7月11日,202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启动仪式、2025北外滩航运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现场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简称《报告》)显示,上海连续六年蝉联国际航运中心第三位。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波罗的海交易所联合编制,自2014年首次发布以来,已成为全球航运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评价体系之一。该指数对全球43个航运中心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涵盖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三大维度,下设16项二级指标,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和研究者等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参考。
指数结果显示,2025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20位分别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宁波舟山、雅典-比雷埃夫斯、汉堡、纽约-新泽西、休斯敦、广州、青岛、东京、釜山、安特卫普-布鲁日、深圳、天津、洛杉矶、温哥华。
拥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中心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主要航运中心排名中稳中有升,呈现“头部有突破、腰部齐进步”的发展态势。上海和香港保持全球第三、四位次,宁波舟山、广州、青岛、天津等排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展现出中国从“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的坚定步伐。
2024年,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的港口,连续十五年蝉联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桂冠,彰显了上海港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的地位。指数结果显示,“十四五”期间,上海较新加坡、伦敦两大“国际顶流”的得分差距总体呈收窄趋势,其中上海较伦敦的分差由2021年的0.38分收窄至2025年的0.01分,距离赶超这一老牌航运中心只剩下“一步之遥”。
高端航运服务业是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软实力和关键性指标,其提升难度远高于货物吞吐量、港口基础设施等“硬实力”指标。
指数结果显示,新加坡和伦敦在航运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依然显著。国内主要航运中心中,仅有上海和香港的航运服务排名与总体排名较为一致,其余城市的航运服务得分排名均低于总体排名,显示出中国港口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落差”依然存在。
从前五名变化情况看,航运服务业尤其是高端航运服务的“头部效应”非常显著。“十四五”期间,伦敦和新加坡的航运服务得分维持在90分上下,交替占据“头把交椅”;上海五年来得分在75-79分区间波动,全球第三的位置稳固;香港、迪拜、雅典-比雷埃夫斯竞逐四、五位,得分在70分上下徘徊。
头图为现场发布《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黄金配资门户网站。受访者供图
力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